首页> 非遗名录> 雷剧

雷剧

是雷州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是粤西汉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国家级   传统戏剧   第3批次   广东省湛江市
雷剧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广泛流传于雷州半岛以及雷州话方言地区,曾经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拥有80多种腔调。雷剧属于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雷州方言(属于闽南方言分支)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颗珍宝,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雷剧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广泛流传于雷州半岛以及雷州话方言地区,曾经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拥有80多种腔调。雷剧属于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雷州方言(属于闽南方言分支)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颗珍宝,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当全国戏剧演出市场都陷入疲软之际,雷州半岛仍保持着每年20000多场次的雷剧演出,被专家称为“一方戏剧绿洲”。


2210.jpg

   雷剧《双下山》


雷剧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雷剧角色行当、服饰类同兄弟剧种,表演在戏曲的程式化中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声腔有鲜明的民歌风格。唱腔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的特点,分雷讴、高台、混合体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等五种板式。伴奏乐器主要有雷胡、笛子、唢呐、萨克管、锣、钹、鼓等。据《广东通志》、《海康县续志》记载及境内众多的明、清古戏台文物进行分析,雷剧的成型阶段约在清中叶,第一个剧本《断机教子》、第一个民间剧团“尧天乐雷州歌班”均于清嘉庆年间诞生。尔后,经过近三百年的舞台实践,不断吸纳兄弟剧种的艺术营养,成为今天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


2211.jpg

《情海风波》


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被称为雷州半岛历史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关于“雷剧”的来源,还存在源于闽南的说法。据专家考证,在《雷歌大典》中就收集写道:“我祖是从闽南徙/徙地闽南有民歌/歌随祖先来雷唱/唱遍今日雷歌坛”。而在雷州也有不少群众也都认为雷歌是从闽南传来的。


2212.jpg

《情海风波》


雷剧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是雷州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是粤西汉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名录

| 为您介绍相关传统非遗 更多
三圣宫座落于南江口镇南江与西江交汇之处,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
“走大王”就是“大王游村”,在元宵期间举行,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八日。
连滩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又被称为“隐蔽艺术”。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北帝庙“炮会”,周边乡村群众纷纷前来参加。